小枫来为解答以上问题。增配部分产品管理人数,公募基金经理都在“减负”,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原有基金经理离职后,管理同一产品的人数,从一人增加至两人,或直接将同一产品的基金经理增加一人,最近一段时间,不少公募机构增聘了名下部分产品的基金经理。
如何给基金经理“减负”,已经成为公募机构的必答题。公开信息显示,恒越基金、中庚基金等公募基金,都进行了类似动作。
“除了应对离职,增聘也是为原来的基金经理减负。”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说。而在此前,一名基金经理管理多只产品的情况较为普遍。
给基金经理“减负”的同时,不少明星基金经理在管规模持续缩水。截至3月底,张坤、刘彦春、葛兰、谢治宇等基金经理的在管规模,均较去年末有所下滑。
增配人员给基金经理“减负”
最近一段时间,由于部分基金经理离职,一些基金公司变更、增配了一些产品的基金经理。
5月29日,恒越基金公告称,恒越研究精选混合增聘廖明兵为基金经理,与赵炯共同管理恒越研究精选混合,而基金经理王晓明因业务调整离任。
同一天,上海国泰君安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也披露,国泰君安价值精选混合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增聘范杨为基金经理,原基金经理张昂因工作调整离任。范杨将与现有经理共同掌舵。
更早前的5月11日,中庚基金也披露了两则增聘公告,原本由丘栋荣单独管理的中庚价值品质一年持有和中庚价值领航,分别增聘新基金经理吴承根和刘晟。当时,这一举动还曾引发市场对丘栋荣的离职猜测。
根据第一财经不完全统计,任慧峰、吴战峰、李富强、吴潇等基金经理在离任前,其所管产品均有增聘基金经理的情况;截至5月29日,年内至少有460只基金增聘基金经理(各类份额合并计算)。
“除了应对离职,增聘新的基金经理,也算是为知名基金经理增添了一个投资助手,这样也能给其减负。”某公募基金市场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今年以来,已有多只基金因“老带新”模式而增聘基金经理。平安基金1月26日公告称,平安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和平安鑫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增聘康子冉为基金经理。
公开资料显示,康子冉于2023年12月加入平安基金,此前没有管理公募基金的经验,在公募基金管理领域是一名新人。
此外,今年1月,金鹰中小盘精选增聘张展华担任基金经理,而后者也是一名新人。
权益产品遭持续赎回
“减负”正在进行,多数权益明星基金经理的在管规模持续下降。
以“公募一哥”张坤为例,截至一季度,张坤在管规模为647.32亿元,相较去年末的654.74亿元略有下跌。该数据距离张坤管理产品总规模的历史高点——2021年6月底的1344.78亿元已缩水过半。
此外,截至一季度末,刘彦春、葛兰、谢治宇的在管规模均较去年末有所下滑。
部分知名主动权益基金经理规模下滑、产品被赎回,与市场整体趋势一致。
公募基金整体规模达到30万亿元的当下,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是增长“主力军”。截至4月底,货币基金增长近万亿元,债券基金增长4600亿元,环比增幅达8.19%。
虽然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净值也略有上涨,但驱动因素是市场上涨所致。这其中,主动权益的集中代表混合基金份额实际还出现了下降,从3.72万亿份降至3.41万亿份,降幅约为6.3%;而股票型基金,特别是ETF的份额增长较大,ETF截止4月底,市场共有947只,规模合计2.48亿,环比上升3.41%。
也就是说,只有ETF产品作为券商的差异化抓手得到增长之外,其他权益产品可能都出现了投资者趁反弹赎回的情况。
而“轻权益、重指数”的情况,历史上也在海外市场发生过。
公开信息显示,1991-1994年,美国共同基金的费率大幅下降,明星基金经理彼得林奇黯然隐退。而美国的资管行业,也主动基金为核心转向了指数基金时代。贝莱德、先锋领航等以指数基金为主导的资管公司,取代了普信、富兰克林这样以主动基金为主导的资管公司。
不过,相较于主动权益产品,ETF等产品的管理费率较低,会对基金公司的收入带来一定影响。
“发行更多管理费较低的指数型产品、而管理费较高的权益类产品遭赎回,无疑会影响基金公司利润。”一位基金研究员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以上就是关于【增配部分产品管理人数,公募基金经理都在“减负”】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来源:第一财经资讯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