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防'黑心棉'重返市场,电商监管责任何在?

导读 据澎湃新闻影子调查队的暗访调查,一些电商平台销售的所谓“纯棉棉被”实际上是用廉价且被国家禁用的化纤下脚料制成的。有消费者在淘工厂购...

据澎湃新闻影子调查队的暗访调查,一些电商平台销售的所谓“纯棉棉被”实际上是用廉价且被国家禁用的化纤下脚料制成的。有消费者在淘工厂购买了标榜为“一级长绒棉”的产品,送检后发现其中心部位含棉量仅为4.8%,主要成分为聚酯纤维(75.4%)。这类产品在全网热销超过50万件。

记者随后暗访了江苏苏州市吴江区和浙江湖州市南浔区等地的多家工厂,发现这些厂内堆满了回收的化纤下脚废料,生产环境脏乱,材料明显发黄发黑,含有灰尘、颗粒等杂质,现场未见清洗或消毒程序。这些化纤下脚料经过加工后,在电商平台上被当作“纯棉棉被”销售,销量动辄几十万件。报道发布后,涉事地区的市场监管部门紧急启动调查。

以南浔的一家化纤被加工厂为例,该厂位于废弃机械厂内,次品堆积在地上,原料重新打碎后即可再次投入生产线。这种将廉价纤维制品下脚废料加工成化纤棉被并冒充“一级长绒棉”销售的做法,已成为行业内的公开秘密,并在电商平台上大行其道。肮脏的化纤下脚料经过简单处理后,便出现在消费者的床榻上,尤其是学生和劳务工等相对弱势群体成为主要受害者。

早在20多年前,新闻媒体就曾揭露过所谓的“黑心棉”,即化纤下脚料被打散冒充棉花。国家为此出台了《絮用纤维制品通用技术要求》(GB 18383-2001),后来升级为GB 18383-2007。国家标准明确规定,此类化纤棉属于禁用的“再加工纤维”,不得用于床上用品填充。即使是没有被污染的纤维制品下脚料,也必须经过高温成型和消毒处理后,才能作为软体家具的铺垫物原料,不能用于床上用品。

记者在暗访中发现,一些工厂将化纤下脚料拆纱线、打碎、整形做成被芯,且没有经过高温消毒过程,这违反了国家强制性质量标准及《产品质量法》。此外,这些化纤下脚料制成的被芯还冒充“一级长绒棉”,进一步欺骗消费者。尽管一些工厂人员明知违法,但仍铤而走险。

被国家严令禁止的“黑心棉”为何能卷土重来,通过电商平台扩散?这种明目张胆的违法行为如何能逃过属地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管,又如何绕过电商平台严格的准入门槛?电商平台是否应承担更严格的审查责任?

无论颜色如何,“黑心棉”都是违反质量法规、罔顾消费者健康安全的产品。目前,事发地市场监管部门已经介入调查,希望能彻底根除这一问题。同时,相关电商平台也应认真审视商品准入问题,确保消费者的安全与健康。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