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相关部门给地产开发商融资画出了三条红线

导读 媒体关注近期,相关部门给开发商融资画出了三条红线,2021年1月1日起即将在全行业全面推行。一、房企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

媒体关注

近期,相关部门给开发商融资画出了“三条红线”,2021年1月1日起即将在全行业全面推行。

一、房企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

二、房企的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

三、房企的“现金短债比”小于1 。

此外,拿地销售比是否过高、经营性现金流情况两个方面也将作为监管机构考察的重要指标,央行将据此对房企按“红-橙-黄-绿”四档管理。

釜底抽薪,让楼市这把火彻底消停了。

靠政府银行的钱玩“高周转”的套路行不通了,房企的超额利润也一去不复返。

房企想要多拿地多拿钱,就必须降低自己的负债和杠杆。倒逼着他们只能做好产品,抓紧卖出去才能回血。

不能靠借钱盲目扩张,像过去那种拼负债的方式进入行业前50,现在只会越来越难。

花样年,深圳起家的老牌房企。刚开始叫作星彦地产,成立三年后才改了名。

套路深,看得懂?

从1998年创业至今,花样年给人的感觉一直都在努力“变着花样变”。

从开发商抢先转型社区服务商,从不想做开发商到准备当湾区旧改之王,从一度追求轻资产再到最近的重投资……

今年最火的变化,其实不是亮眼的业绩报表,而是它的一份很正经的红头文件,

要求公司员工不再西装革履,鼓励大家穿美一点个性一点,集体升级“美商”。

花样年的花式操作,总是让人有点摸不清套路。

比如这边刚看到他们提出了跨过“千亿门槛”的目标,希望自己尽快进入行业前50强,那边又看见潘军说他追求“随波逐流”了。

在今年的博鳌房地产论坛上,穿着海滩衫的潘军吹着海风,一边思考一边对记者说,“时代巨变,我们要拥抱不确定,快速学习,快速改变,学会液态社会的活法。”

“液态生活”,当场就把记者妹纸们说愣了。

其实,从拆分彩生活上市,花样年早就已经打出了自己的套路。

业绩套路,花样年挺“花”

根据2020年上半年的业绩报告,花样年实现营业收入92.41亿元,同比增长7.7%;净利润2.77亿元,同比增长13.4%。而如果扣除了公司上半年遭受的2.81亿元汇兑损失,净利润的则达到了5.58亿元,同比增长率高达97.6%。

在公司上半年实现的2.77亿元的净利润中,仅有0.96亿元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相较去年同期的1.02亿元有所下滑;而占净利润“大头部分”的1.81亿元则是被少数股东拿走。

通常来说,开发商如果采用了大量的联营与合营开发,很容易压缩归属净利润占净利润的比重。但像花样年这样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却不及少数股东的则较为少见。

12月14日,花样年控股公告显示,将以8亿元人民币出售持有深圳物业项目70%股权的项目公司予中融国际信托,而这一项目公司的资产净值为1.62亿元。

对花样年来说,出售掉项目公司股权,一方面让今年的收益有了保障——根据公告,这一交易预计能给花样年带来不少于6.87亿元的收入;另一方面也相当于帮公司进行了一笔“融资”,快速回笼了一批款项。

拿地博弈,质量塌陷

2001年进入成都的花样年,至今近20年。截止到目前花样年成都开发项目已超过20个,服务业主已超过20万。公开资料显示,2016-2019年,成都花样年实现从2016年的9亿到2018年109亿的10倍级增长。2019年实现销售回款双百亿,进入成都房地产的第一梯队。

规模扩张,也带来了产品质量、物业服务等方面的压力,这也让花样年在今年以来投诉不断。和其他房企投诉主要集中在精装修方面不同,花样年被投诉的内容覆盖了房屋质量、物业服务等各个方面。

在人民网(603000,股吧)领导留言板上不难发现,花样年在成都数个项目都存在顶楼漏水的情况。且情况长期存在,却一直没有处理。

同时在多个项目中,还存在将房屋销售给征信有问题、无法办理按揭的客户,随后在客户无法办理按揭的情况下,又收取客户违约金的情况。

而在销售过程中,花样年不少项目也存在各种不规范不合规的情况。

楼市调控渐近深水区,曾经火热的楼市开始展现出克制、冷静的一面。当花样年频繁出现缩编、降薪等新闻,购房者投诉、维权现象,如何体面的“活下去”是舆论关注的点。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